• 010-59494926

  • 专业的医学会议服务与学术推广平台

啃掉医改“硬骨头”医用耗材有望进一步降价

  • 简要:随着取消药品零加成、药品带量采购渐趋常态化,药品费用增长速度放缓,加强医用耗材(下称“医耗”)管理正成为新时期医改的重要内容。1月14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发布《关于印发第一批国家高值医用耗材重点治理清单的通知》。

【人民医生网讯】随着取消药品零加成、药品带量采购渐趋常态化,药品费用增长速度放缓,加强医用耗材(下称“医耗”)管理正成为新时期医改的重要内容。1月14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发布《关于印发第一批国家高值医用耗材重点治理清单的通知》。按照通知要求,各省级卫生健康行政部门要在清单的基础上,根据各地实际,适当增加品种,形成省级清单,并指导辖区内医疗机构制定医疗机构清单。地方各级卫生健康行政部门和各级各类医疗机构要严格落实《医疗机构医用耗材管理办法(试行)》有关要求,加强医用耗材管理,并按照治理高值医用耗材改革工作要求,做好相关工作。

按照医耗改革时间表,2019年底我国全面取消医耗加成,2020年底将执行带量采购;在监管方面,我国将制定医疗器械唯一标识系统规则和统一全国医保高值医用耗材分类与编码,以解决注册管理不规范以及流通领域混乱问题,同时要求制定医保政策同步跟进。

长期以来,部分高值医用耗材价格虚高和过度使用问题一直持续存在,与其相关的治疗费用也十分昂贵,这已成为加重患者医药费用负担和因病致贫的重要原因。

记者调查发现,有些高值医耗价格高达十几万元,且临床使用量大,其中,血管介入、骨科植入以及口腔耗材更是重灾区。

药品、医用耗材虚高曾是影响民众获得感的重要因素。在实行集中带量采购后,药品价格虚高的问题在很大程度上得到遏制。不过,区别于药品,不少业内人士认为医用耗材带量采购的难度要远高于药品。

记者梳理我国高值医用耗材管理全流程发现,当前我国高值医用耗材存在生产注册管理不规范、流通领域较为混乱、价格管理不理想、临床使用缺乏有效的评估标准、医保目录准入滞后等问题。中国药科大学教授丁锦希表示:“医用耗材技术专业性较强,难以建立统一的技术审评标准。这一特点导致医院在耗材准入、采购等环节只能依靠院内少数技术专家,难以建立有效的评审制度以保证客观性和合理性。”解决这一问题,他认为,短期内应加快完善价格项目、推行集中采购、完善信息编码等;中长期来看,应改革支付方法、理顺医院激励机制。

从政策层面来看,国家正在加速挤出高值耗材的价格水分。去年7月31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治理高值医用耗材改革方案》,旨在解决高值医用耗材价格虚高、过度使用等突出问题。推动形成高值医用耗材质量可靠、流通快捷、价格合理、使用规范的治理格局。

2019年11月份,国务院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领导小组发布《关于进一步推广福建省和三明市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经验的通知》,要求各地要针对临床用量较大、采购金额较高、临床使用较成熟、多家企业生产的高值医用耗材,按类别探索集中采购。2020年9月底前,综合医改试点省份要率先进行探索。此外,2020年,各地要按照国家制定的高值医用耗材重点治理清单和有关工作要求,加大耗材使用治理力度。

值得一提的是,在此之前,安徽、江苏已经针对部分耗材开展了集中带量采购。

在具体执行层面,丁锦希认为,可参照药品集采的类似做法,对医用耗材实行采购准入,即针对同一适应症、同一类的耗材,在认定质量和疗效可以相互替代的情况下,谁的价格低,就采购谁。“但在疗效的认定、产品的选择上,要专业性更强,更加精准。在此基础上让耗材价格回归理性的水平。”丁锦希说。(人民医生网—中国领先的医疗医药行业专家服务与学术推广平台,组织基层医院院长培训、基层卫生干部培训、乡镇卫生院培训、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培训等各类学术推广会议。)

来源:央广网
免责声明:由网友自主投稿、发布、上传到本站的作品,本站仅对此类作品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本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联系。

相关文章

带量采购撬动医改新局 评论: [热点评论]
永城市中心医院医健集团荣获河南医改典型案 评论: [热点评论]
三明医改凭什么能成为全国典型? 评论: [热点评论]
北京医改后门诊服务分流基层 评论: [热点评论]
从药品突破 深化医改再出新政 评论: [热点评论]

用户评论

说点什么吧
  • 全部评论(0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专家推介
服务项目
  • 专家推介

    微信用户已达7亿,覆盖90%以上手机,微信营销是我们的品牌服务 ...

  • 学术交流

    《人民医生》EDM邮件,图文并茂,直投千家万户,送达率97%以上 ...

  • 多点执业

    国际刊号,为药企提供文稿撰写、版面编排、广告设计、制版印刷全程服务 ...

合作伙伴

专家中心

主编微信

在线客服

010-56240898

在线时间 周一至周五 8:30-17:30

在线QQ 点击咨询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法律声明 协会章程 专家条例 本站条款 加入办法 专家团队 专家名单 行业合作 用户帮助

网址: www.rmys360.com    京ICP备12014542号-8    ICP证:京B2-20211082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050095号